日期:2025-07-28 06:04:34
日期:2025-07-28 06:04:34
在日前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传,美日重新达成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协议”。然而,这份协议传到日本国内,却让日本网民彻底炸锅。40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再现,往日阴影重新笼罩日本。
根据协议条款,美国将对日本商品统一征收15%的关税,日本则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,且美方将获得其中90%的利润收益。同时,日本将向美国开放汽车、卡车及大米等关键农产品市场,特朗普声称此举将为美国创造“数十万个工作岗位”。
日本社交平台上“卖国”“丧权辱国”“天塌了”等激烈词条迅速登上热搜榜首。有日本机构放出民调,67.8%的日本受访者认为“国家利益严重受损”,超四成民众对首相石破茂表示“失望”,要求其下台的声浪此起彼伏。这种民意反应凸显了日本社会对协议深层不平等性的敏锐认知——5500亿美元的投资额相当于日本年度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二,而90%的利润归属美国的设计,被广泛视为对日本经济主权的实质性削弱。
展开剩余75%当下,“历史阴影的重现”,成为日本各界解读此次危机的关键视角。日本民众与媒体不约而同地将新协议与1985年“广场协议”相提并论。四十年前,美国迫使日元大幅升值,导致日本出口竞争力崩溃,最终引发经济泡沫破裂与“失去的几十年”。而今,尽管具体条款不同,但美国以关税大棒为威胁、单方面重塑贸易条件的行为模式如出一辙。
日本有经济学者指出,当前日本GDP增速仅为1.2%,低于G7平均水平,此时接受苛刻条款可能重蹈历史覆辙。
而如今,伴随着协议内容的扩散,经济冲击波迅速席卷市场。日元汇率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波动,东京股市一度暴跌3%。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罕见同步发布对日本经济的风险预警。农业与汽车产业首当其冲:日本农产品协会警告,美国廉价农产品涌入将威胁本土农业生存;汽车产业联合会则担忧,扩大进口配额反而加剧市场竞争压力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空心化风险——5500亿美元资本定向流入美国,可能导致日本国内就业岗位流失与产业链断裂,对经济结构造成长期损伤。
协议达成后不足24小时,党内大佬麻生太郎公开要求其下台,地方组织更是联名施压。不过,不好说是为了暂时性缓和舆论,还是又有了其他情况。首相石破茂即向身边人士透露将于8月底辞职之后,又向外界澄清,自己没有辞职想法。石破茂到底怎么想的,我们还不得而知。但可以肯定一点,若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,美国将对日加征25%关税,这对占日本经济总量10%、维系500万就业的汽车产业无异于灭顶之灾。
直观地说,此次协议折射出美日同盟的结构性不平等。日本作为美国亚太战略支点,在安全领域的高度依赖转化为经济谈判中的天然劣势。匿名日本官员向路透社坦言:“日本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。”而美国通过“极限施压”战术,成功将经济负担转嫁给盟友,暴露出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的单边本质。
耐人寻味的是,亚太国家正密切关注后续效应:韩国媒体警示协议将重组区域经济格局;新加坡媒体则指出亚太供应链可能加速重构。与此同时,中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及RCEP多边框架持续扩大影响力,为地区国家提供替代性合作路径,进一步凸显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地缘政治成本
白宫合影记录下极具象征意义的瞬间: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笑容满面地宣布“任务完成”,背景墙上悬挂着特朗普与石破茂在G7峰会的合影。这张照片恰似当前日美关系的隐喻——表面亲密的姿态,掩盖着实质不平等的权力结构。
当5500亿美元资本即将跨越太平洋流向美国,当日本农民在东京街头抗议市场开放,历史的天平再度倾斜。四十年前“广场协议”改写日本国运的伤痕尚未愈合,而今这场被日本网民称为“国难”的贸易妥协,恐将让亚太秩序迎来更深层的重构。
发布于:江西省专业配资网站,股票杠杆网址,配资安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